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2024-05-13 17:34

1.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高科技和信息化基础上的经济,它不仅在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上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也将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和实践的深刻变革,人力资源管理将出现以下十大趋势: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从基础型、理性型转向发展型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在管理活动过程中,管理者持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作为观念形态的管理理念,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知识经济的崛起,引发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必然引起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上的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基础型、理性型和发展型,是各不相同的。基础型管理理念扎根于古典经济学,从政治经济学吸收营养,导致经济的个人化;理性型管理的理念扎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从行政学和行为学中吸收营养,成长结果是企业的相互组化;发展型管理的理念扎根于人文思想的基础上,从生物学和生态学中吸取营养,成长的结果是人、企业和社会都获得自然实现和自我发展,管理论文《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十大趋势》。因此,发展型理念不再表现为个人对财富、成就的追求,也不完全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强调科学和理性、硬性和数量化,而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掺入非理性因素,强调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共同发展,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人力资源的作用,引导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交易行为,促进企业与社会的相互依存,管理中的基本要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人、资本、设备,而是行动、思想和感情。
     2、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转向集成管理 
    信息网络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企业面对一个全新的竞争环境和经营形势。传统企业依靠自身资源建立的竞争管理模式,将束缚企业的视野、限制创新思维,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活力。1973年美国约瑟夫,哈林顿博士提出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奠定了基础。集成管理实际上就是集成的思想和概念创造性地运用于管理的实践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管理),它以企业内外软硬资源要素为基础,以实现社会责任为条件,以整体优化、优势互补、聚变放大为手段兼容各种管理手段和文化,在集成对象中互连互动,共同受益,协同推进中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
     3、人力资源管理对象以无形生产要素为主 
    传统的管理主要是对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有形生产要素的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社会财富生产过程和结果科技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力资源作为企业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资源,只有充分满足职工的需求,帮助单位内部职工实现自身经济价值,才能增强职工集体的凝聚力,调动员工工作激情,让员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尤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尊重员工个体,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得全体职工更好的为单位战略发展目标而奋斗。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分析 
    以人为本就是在工作中坚持以群众利益为中心,要求工作人员不断创新劳动力资源管理方式和方法,不断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并且逐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人性化。只有工作人员受到充分的尊重,感受到工作环境的舒适,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工作人员集体才能对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工作中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必须要尊重人才,为先进社会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进而才能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单位内部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时代所趋,且是企业发展创造内动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生产的机械化发展,很多职工都下岗待业,同时,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等。面对这些问题,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但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片面追求全面发展型人才,而没有重视每一个劳动者自身具有的特长,进而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很多劳动力资源也无法得到合理的使用。其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重要性,也没有在实践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很多时候管理人员没有明确自身工作特点,在工作中没有树立服务态度,没有充分尊重每一个人才,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都不够高。最后,随着现代社会形式的不断变化,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越来越严峻,人才需求成为企业发展必要解决的问题。而企业只注重追求和吸引人才,没有注重人才引进后的培养,最终使得劳动力资源背离企业而去。这些都是当前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及工作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来源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靠社会人力资源的支持,人的智力劳动是无法替代的,任何机械式生产方式其最终还是离不开人。并且从生产力三要素构成也可以看出,劳动力资源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决定的作用。其次,人际关系是生产的中枢纽带。每一项生产任务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最终才能完成。由此可见,人际关系的融洽发展,才能更好的合作与参与工作,才能提升工作效率,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再次,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并且工作内容繁多,尤其是人际关系的处理是比较难的工作任务。因此,任何一项工作的管理和建设都离不开人,如果离开人一切生产活动就会停止,企业发展就失去内动力。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积极的实施意义。
    2、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基本原则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体系。并且逐步建立其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结构整合,提升管理能力。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要坚持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企业发展既要考虑员工切身利益,也要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所以,在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下,工作人员开展工作要遵循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则,坚持正确理念为指导,全面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促进人力资源与企业协调、全面以及可持续发展。
     三、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针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管理人员从实践经验以及相关先进思想理论中总结出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该模式具有一定推广的积极意义,并且能很好的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因此,工作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高度重视人的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工作人员要时刻关心和关注工作人员的需求,并且及时运用自身工作技能,帮助劳动力资源解决其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般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如物质、精神、社交以及尊重等方面的需求。其中,尊重需求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只有当人感觉到自己受他人尊重,那么,他也会懂得尊重他人。而在工作中,如果员工受到尊重,其对企业最好的回报就是积极努力工作,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此外,在满足工作人员受尊重需求外,实现工作人员自身价值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当工作人员努力工作而得不到回报时,工作人员就会对企业失去信心,最终宁愿离去。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帮助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时,一定要合理优化人力资源,积极配合企业战略计划的实施。并且要帮助职工争取自身利益。
    2、创新管理方式
    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证明,基层职工人员都希望能参与到管理工作,愿意积极主动晋升管理职位,管理人员要创新管理方式,其主要就是要求工作人员发现职工这种心理特征,建立授权激励或者目标激励的晋升制度,积极鼓励职工工作人员参与到职位晋升工作中。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职工才会自身存在发展机会,并且能在工作中积极努力表现,且全面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成为有实战经验的管理层人员。授权激励主要是在管理层内部挑选优秀工作人员直接晋升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位置。在授权后,不要对其进行干涉,给与新晋升工作人员锻炼的机会,从而使得其能更好的胜任新的工作,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目标激励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帮助全体优秀工作人员树立工作目标,实现全体参与管理的战略目标。只有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并且给与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工作人员不仅能努力为企业创造价值,还能实现自身发展。
    3、加强人才培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工作人员综合水平的提升,而水平的提升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培训,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要对员工基本管理知识进行培训,让员工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其次,提升员工实践水平,实践水平的提升是一个质变的过程,需要工作人员耐心、细心的帮助员工多参与实践练习,尤其是在工作中要积极与其他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并且乐于帮助他人。通过阶段性的培训,全面考核员工表现情况,针对不足进一步加强培训,最终全面提升员工自身综合实力,在公平竞争中发展自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单位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从职工利益出发,充分尊重职工个人,让职工感受到自身是被关心和关爱的,使得职工能为单位发展奉献全部力量。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深入研究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对策,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建立自身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友好关系,提升工作效率,帮助单位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职工的个人利益。
     扩展阅读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人事管理的升级,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也是公司一个重要的职位。
    学术界一般把人力资源管理分八大模块或者六大模块:
    1、人力资源规划;
    2、招聘与配置;
    3、培训与开发;
    4、绩效管理;
    5、薪酬福利管理;
    6、劳动关系管理。
    诠释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核心思想所在,帮助企业主掌握员工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2. 如何将人本理念贯彻到人力资源管理中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根据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即:
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3. 如何将人本理念贯彻到人力资源管理中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根据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即:

 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如何将人本理念贯彻到人力资源管理中

4.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本观念,必须首先解放思想,摈弃陈旧观念,打破陈规陋习,改变狭隘的、传统的用人观,积极树立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新理念,用先进的理念推动人才工作的展开。 
树立“人才第一”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确实把人力资源作为发展过程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要素,作为实现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思想认识上体现第一,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切实把人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开发好、利用好;在工作部署上体现第一,坚持把人力资源开发摆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超前谋划,周密安排;在投入上体现第一,把人才投入作为引进、培养、用好人才的基本前提,坚持人才优先投入原则,克服“重物不重人”倾向,企业效益越好越要加大人才投入,企业资金再紧不减人才投入,确保人才投入逐年提高。
树立“竞争开放”的理念。自觉把人才工作置于市场经济中去思考和定位,遵循国际惯例和规则,紧密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加快与国外先进人才机制的接轨。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不仅要在国内市场找人才,还要到国际市场觅人才;不仅要培养适应国内竞争的人才,还要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人才。坚决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加快市场化进程,运用市场手段解决人才工作的深层次矛盾,打破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束缚,促进人才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和有效激励。积极参与人才竞争,抢占人才制高点,既要做到敢于和善于聚揽人才、储备人才,又要做到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树立整体开发的理念。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系统工程,进行整体谋划,整体设计,整体推进。坚持人才开发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同步原则,真正使人才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在开发对象、开发环节、开发内容、开发行为上,坚持统盘思考,注意政策的连续和配套,既全面抓好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党务政工人才和技能人才五支队伍建设,又加强分类分层管理,培养和用好方方面面人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既善于把握人才工作的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加以突破,又防止各自为战、零打碎敲的低效或无效开发。
树立滚动发展的理念。坚持依靠人才发展事业,用发展的事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形成人才-事业-人才-事业的良性、滚动的开发模式。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大力营造人才发展空间,为人才充分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引导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大力营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良好氛围,在加大组织培训力度的同时鼓励自学,创建学习型企业。抓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使用,发挥拔尖人才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断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树立效益标准的理念。实施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引入效益观念,追求人才开发的最大效益。视人才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视人才浪费是最大的资源浪费,视人才流失是最大的资产流失。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让所有的人才都学有所用,用有所长,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不埋没任何人的才干。确立人才工作效益标准,把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是否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和进步,是否有利于人才聚集和作用发挥,作为检验人才工作效益的重要标准。

5.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措施如何推行



解决措施:
为确保精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符合当前及未来发展需要并得到有效实施,针对以上发现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制定提纲性精细化管理落地方案。
1、细化人力资管理制度流程和工作标准。
1.1熟记并理解部门职责、岗位职责。通过反复开会讨论和培训学习来强化对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的认识,让管理、服务的触角伸到职责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1.2在11月、12月份两个月的流程制度试运行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随时完善、更新。
2、管理精细化。
1.1在办公室推行“6s”管理、看板管理、可视化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人的规范化、事的流程化、物的定置化,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提高员工素养和企业形象。
3、做好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培训工作。
1.1北大纵横咨询管理项目的一系列培训。
1.2在北大纵横咨询项目的基础上,以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为指导,挑选一本/套精细化管理的书籍,通过自学、内培、考试等手段不断将精细化管理活动推向深入。
4、创新推动精细化管理
1.1深刻理解和领会北大纵横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新思想,扎实掌握新工具、新方法。
1.2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及时掌握最前沿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为公司战略的实现提供保障、创造价值。
1.3将“答案永远在现场”、“现场、现时、现物,持续改进”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基础,严格按照人力资源规划中的人力资源部培训计划进行。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措施如何推行

6.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的概念?权威点的

即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使企业的管理活动主要围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进行和展开。
    人本化管理理念。

  即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使企业的管理活动主要围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进行和展开。人本化管理理念要求更多地实行个性化管理,注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尽可能减少对员工的控制与约束,更多地为员工提供帮助与咨询,更好地为员工提供培训与发展的机会,指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员工在企业中成长与发展,实现员工个人和企业整体的双赢。

  人力资源竞争力理念。

  人力资源竞争力理念。在一定意义上,企业竞争力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源竞争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更突出战略性。要突出战略性,必须集中时间、精力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项目,专注于与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紧密相关的业务管理。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把事务性的、非核心的、重复性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由机器取代或外包,另一方面要努力营造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关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为有远大志向的员工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超越的舞台。

  人力资源开发理念。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视为组织的第一资源,更注重对其进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素质与技能,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为企业创造效益。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式多种多样,岗位轮换、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均成为新型的人力资源开发方法,传统的院校培养、企业使用或企业自己培养、自己使用的方式转为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同时,也更注重对员工的有效使用。事实上,对员工的有效使用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人力资源开发方法。当员工得到有效使用时,对员工而言,就意味着用其所学、用其所长、用其所愿,员工满意度增强,工作积极性提高;对企业而言,则表现为员工得到合理配置、组织高效运作、劳动生产率提高。

  人力资源社会化理念。

  许多成功的企业从战略高度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源看成是一种社会资源。他们把人力当作一项潜在资本,而不仅仅是一种可变成本。在此前提下,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从企业、个人、社会等不同角度进行多层次的评估。国外一些企业,大力支持员工学习深造,而且在他们学成和取得学位后离职时,一律不需负任何补偿责任。这不仅对社会有益,而且这么做的企业多了,形成良性循环,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就会大为提高,最终对企业也是有利的。

7.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既然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即:
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8.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维

 人力资源管理必备的新思维
                      未来,人力资源到底需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新思维?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在新的组织结构、新的组织模式之下,人力资源管理要具备十大系统性的新思维。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必备的新思维,欢迎阅读。
     1人才共享思维 
    过去的人才是企业所有制、单位所有制,人才是由企业所独占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个体知识劳动者不再依附于任何一个组织,他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可以同时为很多企业提供服务。企业需要通过项目的方式、通过合作的方式与这些个体知识劳动者进行价值交换。
    知识劳动者不再简单从属于任何一个单位,不再为单位所有,人才的独特能力与知识是被社会与所有企业所共享的。对于一些特殊的人才,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某一个企业所有,他的知识与智慧也是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共享的。在这种条件下,一定要建立从人才所有到人才共享的思维,要建设人才知识与智力资源的共享理念与机制,这是面对人才所要建立的第一个思维。
     2人才使用权的思维 
    与人才共享思维相适应的是,要从人才的所有权到人才的使用权过渡。即不求人才所有,但求人才所用。我们所使用的不是人才的身体,而是人才的知识与智慧。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不是人才,因为人才是流动的,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你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你所拥有的技能以及你能够使用多少人才的价值创造能力。
    在这种条件下,企业追求的不再是所谓的人才所有权,而是人才的使用权,这种人才的使用权就是所谓的价值创造使用权。这是人力资源发展所应该具备的第二个新思维。
     3人才合伙思维 
    过去是雇佣人才、招聘人才,随着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人才由过去被动适应货币资本转变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因素,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具有同等的企业价值创造权、价值分享权以及价值创造决策的.话语权,人才与货币资本的关系从被动过渡到主动、平等的关系。
    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之间不再是单一的雇佣关系,而是相互的雇佣关系,资本可以雇佣人才,人才也可以雇佣资本。在这种条件下,企业货币资本要尊重人力资本的价值分享权和决策话语权,所以就从雇佣人才过渡到了人才合作,许多企业推出的所谓的人才合伙制,就是人才合伙思维的体现。作为企业,邀请人才入伙、邀请人才一起创业,一起共创共享共赢,是现在所要确立的第三个思维。
     4聚合思维:从整合人才到聚合人才 
    我们过去叫整合人才、掠夺人才,今天,在一个大的产业生态体系当中,其实一个企业是围绕客户聚合人才,产业生态圈的背后,是人才的生态圈。
    一个企业,要构建出一个人才的生态圈,就不再是整合,而是要聚合。大家靠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标聚合在一起。是把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人才聚合在一起,共同从事一项事业,形成一种新的人才生态圈。
    过去是人才投资优先,现在是人才聚合优先。先有人才聚合,才有产业生态系统。所以对一个产业来讲,他所有聚合的产业生态圈,他围绕产业生态形成了人才部落、人才社区。在这种条件下,一个企业不再是简单地整合人才,而是要建立人才聚合的思维。
     5人才价值共享思维 
    过去我们常说,要构建利益共同体,建立利益分享机制,而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在共享经济时代,其核心理念不再是大家如何共同做一个饼,然后确定怎么分,而是在产业生态之中,人才会参与到整个产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之中,参与做不同的饼,并参与产业价值的分享。企业不再是简单的利益共同体,而是价值创造共享体,即超值人才分享机制。
    在一个产业生态之中,企业提供一个平台,人才可以自主经营并围绕客户创造价值。创造了价值就可以分享,人才所分享的价值正是他为这个组织所创造的超值价值,而不是我分得多了别人就会少了的零和关系。所以在利益的这个“饼”上,大家不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而是共创共享的关系。所以我们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叫人才价值共创共享的思维。
     6人才网络化思维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通过互联网、通过移动互联网、通过物联网,把分散的人的时间、精力、能力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平台,使人与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那就需要通过分布式的网络以及团队,把分散化的个体通过平台化、通过网络形成巨大的人力资本的聚合,从而形成巨大的人力资源的能量。
    这使组织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不再通过面对面的沟通,而是网络化的沟通,实现网络平台化管理和分布式作业。这也是现代化的人才网络分布式思维、人才网络平台化分布式思维,这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新思维。
     7人才客户化思维 
    人才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工具,而是客户。我们的人力资源产品的创新,能够与客户之间实现联动与互动,让客户参与。即腾讯所提出的,人力资源产品要客户化,要有产品属性,要好玩,让员工互动参与设计,有体验价值。我们的人力资源产品服务要关注人才需求,向人才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能够让人才感受到产品的属性。
    而且现在越来越注重的是要把人才当成客户,要使得工作娱乐化,同时娱乐要工作化。在某种意义上,客户也是人力资本,也是一个企业的粉丝人力资本,要把粉丝纳入到整个人力资本的过程之中。这时,客户与人才这两个概念,可以实现角色置换和价值置换。这就是在新的互联网经济和共享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要确立的人才客户化思维。
     8人才自主经营思维 
    过去,我们通常说管控人才,未来,人才真正要实现个性化张扬和人才自主经营。过去是命令式的,必须要按流程、按标准来做,未来是一个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再到“我们一起干”,“我们一起玩”的过程。
    这也是人才自主经营的思维,也就是说,人才既在经营他的能力与知识,也在经营他的心理。所以,人才不仅要对自己的能力负责,要进行自我投资与管理,同时也要激发自身内在的潜能,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这是人才真正过度到了自主经营的真正的价值增值的时代。
     9人才跨界思维 
    从单一人才结构到跨界人才组合,尤其现在的企业的产业生态与组织生态完全是跨界的。过去,农业企业里全都是学农出身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也全都是学人力资源相关专业的,但在未来,任何一个组织都将围绕客户需求所提供的价值进行体系重构。
    在这样一个价值重构的体系之中,人才完全是跨界的,他的知识结构是跨界的,人才的组合是跨界的,通过平台化实现跨界的人才的分布式管理。而一线的员工也要从单一的专业能力发展到单兵综合作战能力。这就是华为提出来的所谓“班长的战争”,也就是一个单兵、一个小团队,他所拥有的综合作战能力可能超过过去的一个连、一个营。这个时候,只有通过人才跨界,形成新的人才团队、人才组合,才能产生价值创造的综合能力。
     10人才灰度思维 
    人才管理的灰度思维,即是指在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新的生态组织体系之中,各种人才要融入其中,整个组织的文化必须是包容开放的,必须是允许个性张扬的,这个时候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尤其是在需要发挥每一个个体创新精神的时代,要允许员工犯错误,要允许员工失败。
    这个时候用人就不能黑白分明,需要有灰度,优点突出的人缺点也突出,顶尖的创新人才都是有个性有缺陷的偏执者,这就需要对人才有包容、需要妥协,需要一个组织能够用有毛病的人、有缺陷的人、不完美的人。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整个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要从过去的黑白分明走向灰度思维。
    但是,灰度并不等于没有原则,没有规则,而是基于大家认可的愿景,基于大家认可的游戏规则之上的个性的充分发挥,真正去尊重每个人独特的价值创造的能力。所以这时用人不能求全责备,整个组织的氛围是允许犯错误,允许失败的。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