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2024-05-12 18:16

1. 怎样理解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首先,公平与效率是存在矛盾的。公平体现的是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和分配经济成果的机会、结果的公正性与合理性。效率表现的是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效益与速度。公平属于经济伦理范畴,它更多的是一种道德价值;效率是一个经济概念,体现的是一种经济价值。在分配领域,公平原则要求尽量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实现“均贫富”;而效率原则则注重的是按个人贡献大小拉开收入差距,实现个别“先富”。在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有时是不可避免的,特定时期为了促进效率,需要牺牲一定的公平;而为了求得公平,必须付出效率的代价。真正实现公平与效率的二者兼得十分不易。但我们可以在二者的对立中找到平衡,即以最小的不公平获得最大的效率,或以最小的效率减少换取最大的公平,尽量防止偏重一方从而损害另一方。

其次,公平与效率又是统一的。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效率可以促进公平。因为只有注重效率,先把物质财富的“蛋糕”做大,为公平提供物质条件,才有可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公平。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效率的条件和保证,公平也可出效率。因为维护公平,使得经济资源的配置更合理,物质财富分配更公正,从而为效率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并为提高效率增添更有力的保障。严格地说,真正的效率应该是公平环境下的效率,真正的公平应该是有效率的公平。公平与效率统一的一面,要求我们因时因势,注意侧重,调整好二者动态中的平衡。避免不顾实际,盲目用力,导致一损俱损。

公平与效率既是对立统一的,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我们不能脱离实际地抽象地谈公平与效率。任何公平、效率都是特定的、具体的,都有其历史性。看待公平与效率问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才能避免片面性。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待公平,必须搞清楚是什么样的公平,是对谁的公平;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握效率,要弄明白是什么样的效率,是为谁的效率。离开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谈公平与效率,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怎样理解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2. 怎样理解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首先,公平与效率是存在矛盾的.公平体现的是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和分配经济成果的机会、结果的公正性与合理性.效率表现的是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效益与速度.公平属于经济伦理范畴,它更多的是一种道德价值;效率是一个经济概念,体现的是一种经济价值.在分配领域,公平原则要求尽量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实现“均贫富”;而效率原则则注重的是按个人贡献大小拉开收入差距,实现个别“先富”.在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有时是不可避免的,特定时期为了促进效率,需要牺牲一定的公平;而为了求得公平,必须付出效率的代价.真正实现公平与效率的二者兼得十分不易.但我们可以在二者的对立中找到平衡,即以最小的不公平获得最大的效率,或以最小的效率减少换取最大的公平,尽量防止偏重一方从而损害另一方.
  其次,公平与效率又是统一的.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效率可以促进公平.因为只有注重效率,先把物质财富的“蛋糕”做大,为公平提供物质条件,才有可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公平.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效率的条件和保证,公平也可出效率.因为维护公平,使得经济资源的配置更合理,物质财富分配更公正,从而为效率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并为提高效率增添更有力的保障.严格地说,真正的效率应该是公平环境下的效率,真正的公平应该是有效率的公平.公平与效率统一的一面,要求我们因时因势,注意侧重,调整好二者动态中的平衡.避免不顾实际,盲目用力,导致一损俱损.
  公平与效率既是对立统一的,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我们不能脱离实际地抽象地谈公平与效率.任何公平、效率都是特定的、具体的,都有其历史性.看待公平与效率问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才能避免片面性.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待公平,必须搞清楚是什么样的公平,是对谁的公平;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握效率,要弄明白是什么样的效率,是为谁的效率.离开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谈公平与效率,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3. 运用矛盾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是一对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又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
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运用矛盾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 解决公平与效率矛盾的途径

亲,您好!其一,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提高效率、保证公平的根本途径.其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公平、促进效率的基本保证.其三,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是实现公平的重要措施.【摘要】
解决公平与效率矛盾的途径【提问】
亲,您好!其一,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提高效率、保证公平的根本途径.其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公平、促进效率的基本保证.其三,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是实现公平的重要措施.【回答】
【提问】
亲?打字,您发的什么看不到【回答】
结合实例,论述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化对均衡的影响【提问】
均衡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那么,一旦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化,均衡势必也要随之变动 。【回答】

5. 效率与公平有什么矛盾及如何统一

“统一” 
平衡决对不存在。(因为有离散性与连续性的实在)
矛盾一词我们是有继承性。但先批判了“斗争与同一”对立统一的斗争辩证法
取而代之的是矛盾对应一致性。
决非说:效率与公平就判别为矛盾。
效率 1、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2、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的一个简化表达。
怎么就说条件1、2、就和公平当且仅当称“不偏不倚”的矛盾,对应现象的公平本质一致性和谐辩证法。
不能够有效率就公平,没效率不公平,效率决定公平,效率斗争公平。所以不能同一了,更不能统一,统一就“万恶赖为首”产生的基础。

效率与公平有什么矛盾及如何统一

6. 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不对

效率与公平 

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体,两者看似不可调和,却又互相依存。没有无效率的公平,也不可能存在无公平的效率。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原则所强调的是资源的配置。但以最小的投入获的最大的产出时,我们就说资源的配置利用有效率。在追求效率的情况下,我国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得产出大大提高,所以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在我国,资源是有限的。一部分人过多的占用了资源,必然会导致一部分人资源的占有量减少。所以,虽然总体效率提高了,收入增加了,但收益的确实过多占用资源的那一部分人,过少占用资源的那一部分人在这个过程中收益并不多。 

然而,效率是为了更好的公平,而公平则是为了更高的效率。公平不仅是效率的前提,也是效率提高的关键。首先,以我们国家为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稳定,而公平对待收入问题是保证稳定的关键;那公平又是如何促进效率的提高呢?我们看到高收入人群在一定的消费以后,会将剩余的收入储蓄起来;储蓄的增加使利率降低,投资旺盛;投资带来了巨大的供给,然而市场需求并未相应增加。如果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那么就会出现生产过剩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市场配置的效率就很低下。如果重视公平,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可以增强其购买力,从而增加市场需求,市场的供求恢复平衡,效率提高了。 

在现阶段,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应当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1.贫富差距的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 

2.提到弱势群体的待遇水平可以增强其购买力,增加市场需求。 

3.重视公平的同时也应当兼顾效率。无效率的公平将走向失败。

7. 如何认识和理解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如何认识和理解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8. 如何理解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一、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效率与公平是个人收入分配中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原则,即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 

效率是指资源配置的效率。微观经济学将其解释为在有序的市场环境和统一规则下,经济组织以最低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投入获得最大的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状态;宏观经济学将其解释为稀缺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分配中的效率原则就是指社会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企业与国民经济的效率为目标。 

公平相对于效率而言,就是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或利益和权利的平等。从广义上说,这种平等是包括经济、政治和法律等各个方面的平等;从狭义上说,是指经济利益和权利的平等,包括机会平等和收入分配平等。机会平等是指社会成员具有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和就业机会。收入分配的平等即公平原则,一方面是指分配制度和政策的平等,具体地说就是要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使社会成员的劳动投入和其它各种要素投入都平等的获得收益;另一方面,收入分配的平等原则还要求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限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特别要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解决好困难人群的生活需要。这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平等,而不是绝对的平等,更不是平均。 

二、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关系,其统一表现在:效率与公平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和根本途径。生产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收入分配的价值内容、规模和具体方式。按照效率原则调节分配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可以为公平分配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解决分配不公平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和力量源泉。实行公平分配,可以调动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人们增加投入和提高效率。 

效率和公平又是矛盾的。效率原则不会自动的实现公平;公平原则也不一定会促进效率的提高。效率原则的实现主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公平原则的实现则要靠政府的调节。片面的效率原则有可能导致人们的收入差距扩大,从而会威胁社会公平,其最终也会妨碍效率提高;片面的公平原则会导致平均主义,从而会抑制效率的提高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三、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应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怎样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题。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后来党的十五大、十六大都反复强调和明确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还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十几年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直是我们在实践中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基本依据。2005年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指出“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2006年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要把“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提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理论界新的讨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怎样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些不同的提法?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教材在这部分内容中,采用了两个说法,一个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另一个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尽管教参也做了一些说明和解释,但在实际上并没有将二者的关系梳理清楚。下面我们结合中央全会的一些最新精神,从理论和实际等方面对此进行一些阐述和分析。 

(一)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基本思路 

第一,效率与公平的辨证统一关系原理,这是指导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理论基础。因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也罢,“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也罢,其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原理,依据这一原理,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二者的统一,既不能片面强调效率,也不能片面强调公平。 

第二,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现实依据。我国现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根本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从这个具体的实际出发,必须要有利于解决主要矛盾和完成根本任务。 

第三,生产决定着分配,分配的合理性是受生产发展的需要制约的。资源是有限的,资源问题是当今全球都面临的紧迫问题,更是制约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的大国发展的重大问题。资源的稀缺性要求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使用的有效性。有限的经济资源在生产中的投入是以资源使用的高效率为前提的。分配合理性的标准不是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取决于客观条件和现实的可能性。而且,分配合理性不仅是指个人收入的分配,还包含着资源分配即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而资源配置合理性的表现就是资源使用的高效率。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初级阶段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一,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从微观还是社会宏观来看,效率、效益、质量都不高,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转变,发展仍然是首要的任务;我国是一个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在加快发展中,资源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我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向高效率的方向流动实现的;改革也还没有到位,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现象依然严重的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当前我国正处于关键的战略机遇期,各种社会问题与矛盾凸现,加上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等都更加需要我们加大改革的步伐,提高效率、加快发展,要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不发展或发展得慢都不利于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根本任务的完成。因此,在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始终把发展摆放在一个突出重要的位置上,而效率则是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把公平摆放在一个应有的位置上,妥善的处理好社会公平问题也事关重大,它关系到发展理念、公民权利、社会安定,也关系到发展和效率,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以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和根本问题。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一些社会问题与矛盾凸现,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与困难人群的就业、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突出的现实问题与矛盾。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指出了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问题。这体现了,我们党对效率与公平统一性的正确认识,体现了坚持发展效率优先的同时,对社会公平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要解决好关系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的所有问题,尤其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的利益问题。 

第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基本原则,并不排斥在某个特定时期和条件下可以把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摆在更突出和更重要的位置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建立在效率与公平二者统一的基础上的,不能把效率优先绝对化和片面化。从方法论上说,这既是辩证法和相对论,又是一个从总体和局部、宏观和微观不同角度或层面认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具体来说,从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看,由于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了我们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总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总的政策倾向是效率第一,是效率前提下的公平。但是,并非在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都要把效率摆放在第一的位置,而是要根据各个时期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突出矛盾灵活的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并相应地采取具体的分配政策和对策,这样才不至于把效率优先绝对化和片面化,这样才是坚持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这样才能解决问题、缓解矛盾,才能更好的促进效率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三)“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当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具体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新时期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落脚点。以上三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不是对效率原则的否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主要是从再分配角度讲的,是相对于再分配中的其他方面来说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的实现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按劳分配在本质上也是效率原则。因此,只要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就是鼓励人们的劳动、资本、技术、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也就是要坚持效率第一的原则。社会公平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调控即再分配进行的,比如加大政府社会保证基金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对落后地区和人群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与政策倾斜等等。因此,“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建立在承认并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之下的,它与“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是并存的,而不是不矛盾的。 

总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依然是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基本原则。